生物成分分析標準物質是用于生物學、醫學等領域中定量分析、質量控制和標準化研究的物質,通常具有明確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,可作為衡量其他物質質量的參照標準。
一、核心作用
校準儀器:用于光譜、色譜等儀器的檢定,確保靈敏度、分辨率、穩定性等指標達標。通過繪制標準曲線校準儀器輸出信號,修正分析結果。
驗證方法:評估分析方法的正確度(偏差)和測量不確定度,確認方法精密度。例如,通過分析加標樣品或交叉實驗驗證方法可靠性。
質量控制:在臨床診斷、食品安全、環境監測等領域,確保實驗結果準確可靠,促進不同實驗室間的數據共享與合作。
統一基準:提供國際間數據對比的統一參考,推動科學研究進步和國際合作。
二、生物成分分析標準物質主要類型
按成分分類:
蛋白質標準物質:如牛血清蛋白、雞蛋清蛋白,用于蛋白質定量分析、相互作用研究。
核酸標準物質:如DNA、RNA,用于基因表達分析、突變檢測。
糖類標準物質:如葡萄糖、果糖,用于代謝研究、疾病相關代謝物分析。
脂類標準物質:如三酸甘油酯、磷脂,用于脂質代謝研究。
礦物質標準物質:如鈣、鐵、鋅,用于營養學研究、食品安全檢測。
按用途分類:
單一標準物質:含一種化合物,用于特定定量分析(如藥物純品)。
混合標準物質:含多種成分,適用于多組分分析(如復雜生物樣品中的營養成分、毒素)。
定值標準物質:具有已知濃度或純度,用于校準儀器和驗證方法。
指示性標準物質:監測分析過程中的系統誤差或漂移。